今天的瑜珈課前,因為送完小孩上學還有時間(不用當晨光媽媽了),於是在教室內先做了拉伸和靜坐了一會。
這陣子每逢覺得呼吸不順就會好好的躺下來練呼吸,檢視自己有沒有哪裡緊繃(其實都是心緊繃所以身才緊)。
靜坐卻也有段時間沒有練習了。
剛開始靜坐時,意念很正常的進進出出一直跑掉,要靠著觀脈輪和呼吸才能慢慢的把意念集中起來。
但在做瑜珈練習前先靜坐,對於後面的瑜珈練習時的專注幫助極大。
靜坐時也很容易就發現了身體的何處是不適緊繃的,可以不理會,也可以用意念帶著呼吸慢慢的鬆柔這份不舒適。
大老師來了後,開始Ashtanga Vinyasa Yoga Primary 1練習。
有段時間因身體不適荒廢了很多次Ashtanga 的練習,但腳的力量比起以前還是略微更容易可以雙腳/前後腳/內外側腳都踏穩在地上不浮起來。
在瑜珈中,腳趾、腳掌、手指、手掌全都在貼地時壓實踩穩很重要,在練習中我不時的被大老師提醒著。
以前我的手和腳都偏瘦無肉,從開始了Ashtanga 的練習後,手腳指/手腳底的形狀漸漸不一樣,慢慢厚實了。
以前剛開始見到大老師極纖瘦的一個人但手腳非常的厚實覺得很特別,現在見到自己的身體也漸漸在練習中改變,覺得開心。
Ashtanga Vinyasa yoga Primary 1的站姿系列現在已不會覺得喘,如之前正常練習時一樣汗像是開著水龍頭不費力的滴流。
到了坐姿系列時,所有的前彎,我的腹部核心收緊的都不夠確實,尾閭/薦骨會向後翻翹起,讓髖關節受到擠壓。
大老師讓我停下來,先在坐姿裡長高延展脊椎(而非向前推腰),然後鎖緊臍輪核心讓尾骨向地下的方向延展接地(此時的坐骨也才會著地),然後雙腳腳跟向前推直、拉伸膕繩肌群和小腿三頭肌,此時才開始讓腹部越過髖關節、髖關節在放鬆的狀態下向前拉伸下背。
在坐姿的烏龜式時,我的兩隻腳總是在前彎時無法控制的向後倒。
大老師在精確的糾正了我坐姿時總是沒有收緊臍輪的問題後(如上段所述),腳往後倒的情況好了一些。
一樣是要在收緊臍輪核心後,身體越過放鬆的髖關節再讓脊椎向前彎延伸整個背。
進入只用兩隻手支撐身體、腳在身體前側交叉的腳壓手臂式時,我總是很快滑下來、腳也離很遠、手掌更有點中空離地。
問大老師應該怎樣正確的做,大老師示範給我看,要非常多的收緊臍輪核心的力量,於是身體進入很深的前彎裡,讓腳壓在上手臂肩旁而非手前臂上,手肘平行朝向正後方有用力收夾。
第二次再嘗試,重心的位置改變後,的確能撐的更久、腳也能在體前交叉了。
公雞式時,在核心臍輪收緊足夠時,會有較多的空間讓手臂整個穿進去雙盤的腳裡才對。
我的核心始終收緊的不夠,但有略略更能把手穿進去多一些。
但在撐起身體離地的部分還是毫無進步,都是靠大老師抬著我。
後面的臥姿系列,有感到今天的骨盆又各自往前後翻/歪斜了,除了久違的左胸左肩左後背痠痛又回來了之外,兩側的骨盆也在做臥姿單腳伸展動作時呈現不一致的狀態。
後面的魚式和代替輪式的橋式有略比之前練習時做的橋式容易一些些,持續的在平時練習用瑜珈磚打開我很緊的胸肋和橋式的腿後側腳跟後拉用力還是有一些幫助。
最後的肩立冷卻系列,大老師今天幫我墊了折疊的瑜珈墊和毛巾在肩膀下的位置。
以前我不曾用過這個輔助方法來做肩立,重心改變了滿不習慣的,肩頸輕鬆很多,但核心很不容易用力固定,一直覺得快倒下來。
最後請教大老師都是怎樣進行個人的靜坐。
大老師說:「瑜珈的呼吸法有上千種變化,更不要說不同派別的瑜珈也都用不同的呼吸法。
因為練習Ashtanga 總是右腳先啟動,所以自己會選擇左腳先上盤的雙盤坐姿來為自己的身體做平衡。
然後進入左右脈的呼吸法。
先用右手的大姆指壓在食指中指上,然後輕柔的用大姆指和無名指壓在兩側鼻竇上,先左鼻吸右鼻呼,再右鼻吸左鼻呼。
可以進行左右脈呼吸三次、五次或七次以上,讓身體準備好進入專注地靜坐。
在靜坐中,不一定要保持觀,可以試著無念,進入專注。
非常的專注後或許能達到凝神,凝神之後要到達冥想的狀態還非常的遙遠,更不要說之後的三摩地了。」
最近很努力全面的調整所有生活的各個層面。
做為忙碌壓力大的現代人,恐怕不能坐等自己被環境改變,得徹底醒覺主導改變自己的生活、作息、運動、飲食和睡眠。
小小/大大的調整帶來更好的精神和體力,和清明的心靈,更容易察覺情緒被帶走、身體被壓力控制時的狀態。
改變習慣很不容易,但做了會覺得自己的身心像被照顧的好好的盆栽一樣的被灌溉、滋養和善待著,身心平靜柔和的歇息著。
在期盼什麼(疫情、病、身心緊張恐慌)止息之前,先從自己改變起、養護好自己吧~
留言列表